好书推荐|《白居易:我生本无乡,心安是归处》精选书评
1、白居易:心系苍生,胸怀天下
作者:清荷阅读
说起一支笔能擎起中唐的诗酒年华,诗意翩翩的才子白居易,就会想起他《长恨歌》里再现的一段婉转动人,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;千古奇文《卖炭翁》一针见血道不尽的民生疾苦,而《琵琶行》的伤感凄凉悲怆,让人无限同情并潸然泪下。
有诗魔、诗王之称的白居易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。如随园散人撰写的《白居易传:我生本无乡 心安是归处》一书所说,独具风骨的白居易,狂放中有着寂静,淡泊中有着孤独,作为文人,他既有诗酒情怀,也有慈悲心肠;既然独善其身,也能兼济天下。
作为才子,他的诗词诚朴自然,唯美浪漫。他年轻时有风花雪月的浪漫,温暖如春的诗情,但身在仕途,身不由己,在宦海浮沉中,他的诗里有心系苍生的情怀,在晚年闲适时,多是表现“穷则独善其身”的人生哲学。
白居易在大唐岁月走走停停的日子里,他用一支笔,一颗赤子之心,饮酒写诗,一轮明月照天心。
白居易忧国忧民,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说:“谓之讽谕诗,兼济之志也;谓之闲适诗,独善之义也。”,他的诗词以写实为主,其通俗,妇孺能通,其讽喻,针砭时弊、反映民间疾苦。
出身书香门第,一生勤奋,笔耕不辍的白居易,留下了三千八百余篇诗词文章,是唐代作品蕞多的诗人。他的诗词语言明白通晓,通俗易懂,正是他接近大众的独特魅力,使他的诗作广为流传。
林清玄说:“乐来欢喜,苦来甘愿。”
白居易字“乐天”,乐天知命,独善其身,是白居易的生活哲学。他一生祸福相依,坎坷非常。但他心系苍生,忧国忧民,用诗词写尽民间疾苦,身体力行改变百姓的生活现状。
懂得放下,是白居易的人生态度,这种闲适乐天的心态和思想态度,平淡处事,潇洒自如的达观,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。
2、三分凉薄,三分讥笑,四分漫不经心
作者:一个小肉丸儿
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期待中诞生,首份礼物是带着祝福或者期待的名字,如平安如意或富贵等,也有事与愿违的,如刘汉光,以恢复汉族主权为己任,可惜文学大师并不适合勾心斗角的官场,比如白居易,希望他活得平静顺遂,有容易居住的地方,可惜一 生颠沛流离。
我对白居易了解并不多,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“在天愿作比翼bird 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”这种大众熟知的诗,还是随口可念出来的。为了更了解这位诗人阅读了些资料,其中我蕞喜欢知名作家随园散人的《我生本无乡,心安是归处:白居易传》,整本书叙述了白居易生平遇见的人,发生的各种事情,穿插着当时是怎样心境下落笔的诗,他生在大唐的中期,表面虽还是一片祥和之乐,其实内在已经开始坍塌苟延残喘了。
看他孩童时期的天真快乐,少年时期的意气风发,初入官场时的郁郁不得志,携三五好友游山逛水的悠然自得,还有爱而不得白月光,通过这本书了解白居易,感同身受般的用他的眼去看大唐王朝慢慢倾塌。
他的官场之路,本就天生爱自由,爱天高海阔,为了百姓居庙堂之上,一身傲骨的他怎会屑于官场的觥筹交错,几度沉浮心灰意冷。可江州的草房,杭州的城墙,七里山塘的砖,百姓的心都记着他的好。
他的好基友们,喜欢游山玩水又才华横溢的翩翩公子,自然会有三五至交,“四海齐名白与刘”的刘禹锡,元白CP的元稹等等,和好友在一起不论身份高低的高谈论阔一醉方休,穷困潦倒时被雪中送炭,无数首诗见证了他们的基情(划掉)友情。“每到驿亭先下马,循墙绕柱觅君诗。”
他的白月光,是为了他终身未嫁的女子,彼此惦念了一生,想念了一生,却因为身份的差异,父母之命的不可违,抱憾了一生,得知心上人已娶娇妻,她离开了他们故事开始的地方,多年后的重逢仅一句嘘寒问暖,别过时谁的泪打湿了长衫?从此再无交集。只是从很多他的诗上都能看到她的影子,眼前人不是心上人,白月光成了心中的朱砂痣,浪漫,思念和爱都给她,除了陪伴。
《我生本无乡,心安是归处:白居易传》并不乏味,比只读他的诗词更有代入感,让我觉得他没有离开,他只是变成了风,变成了云,变成世间万物,自由自在继续写他的诗。
三分薄凉是独善其身,三分讥笑是他对坏人的嘲讽,四分漫不经心是他的豁达和潇洒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